2024 年 9 月 23 日,武汉体育中心游泳馆内,12 岁的四川小将李蕊汐以一记教科书般的 407C(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)动作收尾,以 358.75 分、领先第二名 28.75 分的绝对优势,摘得全国跳水锦标赛女子 10 米跳台冠军。这场比赛不仅让她成为该赛事历史上最年轻的单人项目冠军,更以近乎 “零水花” 的入水瞬间,刷新了中国跳水新生代的技术标杆。
一、颠覆认知的 “水花消失术”
在决赛的第五跳中,李蕊汐从 10 米跳台腾空而起,身体如离弦之箭般旋转三周半后,以手掌垂直切入水面,整个过程几乎没有激起可见的浪花。现场解说员连用三个 “完美” 形容这一跳:“水花小到需要用放大镜来找!”
这一表现并非偶然。根据跳水裁判评分标准,入水水花控制是决定分数的核心指标之一。李蕊汐的教练团队透露,她每天进行超过 300 次空翻练习,并通过高速摄像机逐帧分析入水角度,最终实现了 “身体垂直如针、手掌切水如刀” 的技术突破。这种控制力甚至让奥运冠军陈若琳感叹:“她的空中姿态和入水稳定性,让我想起 14 岁的全红婵。”
二、从泳池边到聚光灯下的蜕变
李蕊汐的跳水之路始于成都猛追湾游泳场。6 岁时,她因身体协调性出众被教练相中,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市队到省队的 “三级跳”。2023 年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上,她以 “三金王” 的成绩崭露头角;2024 年 3 月,她又在全国青年赛中包揽三米板、十米台等三个项目的金牌,成为同年龄段选手中的绝对领跑者。
值得关注的是,李蕊汐的成长轨迹与全红婵高度相似。两人均出身基层,依靠 “水花消失术” 一鸣惊人,甚至在夺冠动作设计上都有相似之处。不同的是,李蕊汐在 12 岁时已掌握全红婵 14 岁才解锁的高难度动作 —— 例如 207C(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),该动作难度系数 3.3,她在全国赛中以 95 分的高分完成,比全红婵同龄时的表现更胜一筹。
三、科学训练体系下的 “青春革命”
李蕊汐的崛起,折射出中国跳水队 “批量生产冠军” 的新范式。她的教练团队采用 AI 动作捕捉系统分析每一个细节,同时配备心理辅导师和营养专家,确保其身体发育与技术提升同步。例如,为应对身高增长带来的影响(目前 1.52 米,比全红婵同龄时高 9 厘米),团队为她制定了每日 1 小时的体能强化计划,连饮食都精确到克。

这种 “黑科技 + 狠功夫” 的组合,让李蕊汐在 2025 年入选国家队后,迅速与全红婵、陈芋汐等奥运冠军同场竞技。尽管在 5 月的全国冠军赛中因决赛失误仅获第八名,但她在预赛中跳出的 360 分仍展现出强大潜力。国家队教练周继红评价:“她的技术上限很高,未来有望成为中国跳水的新旗帜。”
中欧体育官网四、争议与期待并存的未来
随着李蕊汐的走红,外界对她的关注逐渐从赛场延伸到生活。部分网友担心过早成名会影响她的学业和心理健康,呼吁给予更多成长空间。对此,李蕊汐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:“训练虽然辛苦,但我喜欢站在跳台上的感觉。我会像陈芋汐姐姐一样,用实力回应所有期待。”
目前,李蕊汐已随国家队开始备战 2025 年新加坡世锦赛。若能在国际赛场延续 “零水花” 表现,她有望成为继伏明霞(12 岁世锦赛冠军)之后,中国跳水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。正如跳水界流传的那句话:“天才或许能决定起点,但科学训练、自律精神、团队保障,才是通往巅峰的密码。” 李蕊汐的故事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
(本文综合自全国跳水锦标赛官方报道、运动员训练日志及权威媒体采访,部分技术细节引用自中国游泳运动协会评分标准、世界泳联技术手册)